人民網健康·生活

從宅家到復工,五步走出心理舒適圈

2020年03月24日09:06 來源:科技日報

隨著新冠疫情的逐步好轉,目前各地正緊張有序地開展復工復產。但在復工復產的過程中,似乎部分人群已經適應了宅家防疫的生活,要離開舒適圈回歸工作學習,還挺難適應。那么問題來了,復工復產時,人們該如何克服心理壓力,順利走出舒適圈?

我們對外界的認知,可分為三個區(qū)域

舒適圈,指的是人們駕輕就熟、舒適安逸的一種心理狀態(tài),是人們適應當前環(huán)境的一種體現(xiàn)。宅家防疫的過程,雖然一開始因生活不便難以適應,但隨著時間推移,部分人群發(fā)現(xiàn)這樣的生活方式挺好——既沒有工作學習的壓力,也沒有人際社交的壓力,只要吃喝玩樂睡就行。應對起來簡單無壓力,久而久之宅家防疫成了一種心理舒適圈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舒適圈是相對的,對有經濟壓力的人群來說,宅家防疫沒有收入使人焦慮,這對他們來說便不算舒適圈。

對很多人來說,復工復產,意味著離開舒適圈,迎接新挑戰(zhàn)。有趣的是,同樣是離開舒適圈,有的人做好了準備充滿了期待,有的人卻感到焦慮、害怕甚至抗拒,為什么會產生這些區(qū)別呢?

美國心理學家、密歇根商學院教授諾爾·迪奇提出了關于舒適圈的行為改變三圈理論。行為改變三圈理論指出:人對于外部世界的認知,分為三個區(qū)域,分別是舒適區(qū)、學習區(qū)、恐慌區(qū)。

身處不同的區(qū)域,人們的情緒感受是不一樣的。當你在舒適區(qū)里,你會感到放松舒適,一切應對自如,安全可控;進入學習區(qū),你感到了一定的壓力,但總體可控,你相信只要學習提升,就能夠應對挑戰(zhàn);進入恐慌區(qū),則意味著你處在完全失控的區(qū)域,你感到壓力山大、無力應對,內心充滿了焦慮不安、緊張害怕。

當人們跳出自己的心理舒適區(qū),都會經歷一段時間的焦慮,不同的是,有的人體驗到的焦慮很高,有些人則還好。

有些人之所以對復工復產感到焦慮害怕,是因為他們直接從舒適區(qū)跳到了恐慌區(qū)。他們在想像中夸大了復工復產的挑戰(zhàn),比如想到工作中要面對的人、要處理的事,覺得太難了。同時,他們還低估自己的應對能力,因為長久休息不工作,他們擔心工作技能退化,害怕自己適應不了工作。如果以這樣的認知方式復工復產,對他們來說,壓力是非常大的。

英國心理學家羅伯特·耶基斯和道德森提出了“壓力”與“工作表現(xiàn)”關系的倒U型理論,該理論發(fā)現(xiàn):中等程度的壓力能夠提升人的工作表現(xiàn)和適應能力;壓力過低則動力不足;壓力過高則舒適程度下降、工作表現(xiàn)惡化。相對來說,期待復工復產的人群,他們相信自己的應對能力,并提前做好了工作準備。他們從舒適區(qū)逐步過渡到學習區(qū),雖然也會感到一定程度的焦慮和挑戰(zhàn),但總體是可控的,中等程度的焦慮讓他們的適應能力更好。

做好五個方面心理準備,走出舒適圈

根據(jù)諾爾·迪奇的行為改變三圈理論和羅伯特·耶基斯和道德森的倒U型理論,在復工復產的過程中,我們要從舒適區(qū)緩慢有序地遷移到學習區(qū),這樣才能保持良好的適應狀態(tài)。具體來說,我們要做好以下心理準備:

第一,梳理復工復產要面臨的挑戰(zhàn)和困難?纯茨愫ε旅鎸Φ氖枪ぷ麟y度,還是人際壓力,或者是其他別的問題,接著思考要如何應對。將事情梳理清楚,能夠幫你緩解想像中的恐懼。

第二,分解復工復產后的工作任務。用列表的方式,將工作任務一條條列出;再將你覺得有難度的工作,一步步分解,分解到你認為有能力解決為止。

第三,評估自己的知識能力。列出自己能夠適應復工復產的知識和能力有哪些,要相信自己的適應能力和應對能力。如果發(fā)現(xiàn)有不足,可以制定學習提升計劃。當你的能力大于困難時,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。

第四,允許和接納自己的焦慮。帶著適中程度的焦慮去工作學習,效率更高。

第五,告別休假模式。在恢復工作前1周,讓自己每天做一些跟工作相關的事情,提前做好回歸工作的準備。同時,多想想工作之后能收獲什么,比如經濟收入、技能提升等,這樣有助于緩解消極心理,提升心理舒適度。

(作者楊劍蘭 系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)

(責編:許心怡、崔元苑)


相關新聞


徐闻县| 通榆县| 恭城| 高密市| 洮南市| 彩票| 上栗县| 日土县| 梅河口市| 晋江市| 西贡区| 谢通门县| 弥渡县| 南华县| 洞头县| 武鸣县| 乌拉特中旗| 钟祥市| 康保县| 滁州市| 门头沟区| 保定市| 新沂市| 稷山县| 和静县| 姚安县| 南康市| 工布江达县| 嘉峪关市| 屏南县| 巫山县| 云南省| 新化县| 通州市| 蓝田县| 新邵县| 鲜城| 仪征市| 临清市| 衡阳县|